激光除锈原理

顿磊
2025-08-29

激光除锈是一种基于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绿色、高精度表面处理技术,通过发射特定参数的激光束照射金属表面的锈蚀层,利用光热效应、光化学效应或机械冲击波等机制,使铁锈(主要成分为氧化铁,如FeO₃、FeO₄)脱离基材表面,同时不损伤或极少损伤金属基材本身。它是替代传统除锈(如化学酸洗、喷砂、人工打磨)的先进技术之一,广泛应用于制造业、文物修复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

一、激光除锈的核心原理

激光除锈的效果取决于激光能量密度,以及铁锈与基材(如钢、铁、铝)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,主要通过以下3 种机制实现:

1光热效应(主流机制)

激光能量被铁锈层吸收后迅速转化为热能,使铁锈在极短时间内(微秒至毫秒级)升温至数百甚至上千摄氏度,导致铁锈因热膨胀系数远大于金属基材而产生“热应力断裂”,最终从基材表面剥离(部分铁锈会直接气化)。

关键:金属基材(如钢)对特定波长激光1080nm的光纤激光的吸收率远低于铁锈,因此基材温度升高有限,避免变形或损伤。

2光化学效应(辅助机制)

高能量激光(如紫外激光)会破坏铁锈中氧化铁的化学键,使铁锈的分子结构分解为更易脱落的小分子物质(如FeOO₂),尤其适用于精密件或薄锈层的处理。

3机械冲击波效应(强化机制)

当激光能量密度极高时,铁锈表面会瞬间形成等离子体,等离子体膨胀产生的“冲击波” 会像 “微型爆炸” 一样将铁锈击碎并吹离基材,适用于厚锈或顽固锈层的清除。   


分享